没有人天生就懂得讨好的。

小孩只是一张白纸,他长大后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云云,大家会看着报章骂他丧尽天良,却没有人想要知道他背后的故事。

同样的,处事圆滑的人,那也是通过特定的环境锻炼出来的,就像工厂里生产的牛奶,都要经过高温杀菌,才能确保它能被安全饮用。

假设一个人从来就不懂什么是手段,什么是恭维,什么是虚伪,什么是什么,从来只想做好自己,有自己的想法,别人会说:“独裁,脾气又大,真不好相处”。

又假设一个人从小就懂得看大人脸色,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,他知道;什么时候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他也知道,这样的人,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:“懂得人情世故,懂怎么做人”。

说起来就是一门学问。它和沟通不同,却是与他人沟通时必要update的add on。

这个世界是复杂的,人也要跟着一起变复杂。情感可以五味杂陈,单是“哭”一种动作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。

就因这样,人无法时刻保持自己的真性情的,适当的时候,还是要伪装伪装,就像女郎往脸上抹胭脂,为什么呢?因为真实的自己不漂亮,只有上妆后才有资格走出户外。

这么做,确实让人感到痛苦。本想真实地,利用自己的身份活着,却在不知不觉中,盗用了别人的身份而不自知。随后,社会就出现了一堆复制品,就像工厂生产出来的一盒盒牛奶。

当中多数的牛奶盒都能撑到新鲜期、很久都不会变质,但总有那么几箱牛奶很快就变了质。

有些人装不下去了,就会选择放弃,变质就变质吧,反正本来就注定被淘汰了;有些人明知装不下去了,还是要装,原因很简单,他们不想被淘汰,不想被社会杯葛。另一些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,所以行行重行行,步步都是小心谨慎,目光如炬,总是懂得随机应变,这为他们赢得许多掌声。社会异常欣赏这样的交际手腕,认为他们才是“能成大事者”。

这说明了一件事:无论你属于哪一种人,无论最后你有没有放弃,大家都是抹过脂粉的,这一抹,给皮肤留下的后遗症也不是小事(如果你单纯把它当上妆来看),如果你悲愤一点,再加上一点点感情,或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。在你看来,这个世界压根儿就是恐怖的,人活着就够痛苦了,还要把假的当成真的,真的当成假的,不能做自己,悲哀席卷你的心灵乃至你的躯壳,你后悔,为抹过胭脂,你羞愧,并发誓永远都不干这等事。

矛盾不断冲击着你。“没有人会喜欢像我这样的人,没有人会再把我当朋友。”

有些人认为戴上面具很苦,却不愿意把面具摘下来,让自己透透气,我想,为的就是这个。

为什么撇开全世界只有家人能接纳真正的你?为什么其他人做不到?

家人了解你,爱你,甚至有些重刑犯,在他们父母眼中,也是最好的孩子。好的朋友会关心你,接纳你的过错,但是这当然存在着分别的。

朋友来了又去,去了又来了新的,就是我们说的“天下无不散之筵席”,这是正常的。往后,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个别的生活,会认识新朋友,过往都只能成回忆。但是家人,永远无可代替。

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做一个能被家人接纳、又活得自在的自己呢?

如果他真把你当朋友,他愿意听你说真话,也愿意对你说真话,他理解你,那这个朋友是绝对不会背弃你的。

作朋友的,随你们喜欢,你要来就来,要走就走,随便,因为不管你们喜不喜欢我,我都打算只做我自己。

我的朋友们,如果不想变牛奶盒的话,就考虑把面具摘下来吧~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